我国2022年GDP增长目标设为5.5%左右
我国2022年GDP增长目标设为5.5%左右,5.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综合体现了“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基本要求,我国2022年GDP增长目标设为5.5%左右。
我国2022年GDP增长目标设为5.5%左右1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会上,提请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5.5%左右。
为何2022年GDP增长目标定为5.5%左右?报告指出,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卞靖分析称,2021年,我国GDP增速目标设在6%以上,实际增长8.1%,剔除基数影响,2020年和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为5.1%。2022年是我国经济逐步回归常态运行的一年,经济增速目标设在5.5%左右,实际上高于过去两年的平均增速,符合我国潜在增长率正常水平,预计可以实现。
考虑到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换,不宜过高的合理增速目标,可以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创新、提升发展质量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卞靖说,从国际上看,5.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较高水平。今年1月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1%,美国、欧盟、日本的增速预测分别为3.7%、4.2%、2.9%。我国5.5%左右的增长目标处于全球较高水平,这也体现了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空间大的特征。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王立勇认为,5.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也具有挑战性,综合体现了“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基本要求,是我国在平衡“速度和质量”“统筹发展与安全”、综合考虑各种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设定的。
这一目标与近年来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相符,属于合理增长区间,综合体现了“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跨周期调节的思路。
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卞靖认为,有三个方面的机遇: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双双保持全球领先地位;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生产生活秩序总体稳定,总体呈现企稳回升、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未来发展的基础更牢、条件更优、动力更足。”
卞靖表示,在经济稳定复苏的同时,我国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了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高有机结合,有利于未来经济行稳致远,持续健康发展,是引领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
王立勇分析认为,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没有变,将继续保持积极向好势头。然而,经济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
“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疫情冲击国际产业链,‘去全球化’风险存在,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政治孤立、经济制裁、科技封锁和军事骚扰等手段进行打压与围堵,这些因素使得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王立勇说,内部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在3月5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说,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14.4万亿元,中国经济一年净增13万亿元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第一次。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后劲很强,韧性很强,市场主体活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很强,这是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信心和基础所在。
尽管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也不少,但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今年5.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我国2022年GDP增长目标设为5.5%左右2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李克强表示,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全国两会上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发展各类目标确定在什么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宏观政策调控的力度与方式,也是预判全年经济运行态势的重要参考。
回望2021年,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平稳运行,实现了8.1%的经济增速,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突破110万亿元大关,发展预期目标较好完成。今年尽管面临着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但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并有望在疫情冲击后二次探底并企稳回升。
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增长压力骤然上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增长”放在一个“史无前例”的重要位置上。华兴资本首席经济学家李宗光表示,今年增长目标设在5.5%左右,是一种“进取”姿态,释放对经济增长重视程度更大的信号。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对第一财经表示,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首先需要制定一个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并具有稳定预期、鼓舞信心作用的经济增长目标。5.5%是一个需要努力争取才有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样的增长目标有助于更好地衔接和完成“十四五”及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也认为,两会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5%左右,意味着本轮“稳增长”可能不单纯是稳,更重要的是要推动经济在2021年四季度两年平均增长5.2%的基础上逆势上行,未来一段时间各类稳增长政策会进一步显现。
中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陈兴分析,2021年剔除基数影响后的经济实际增速并未达到潜在增速,2022年稳增长政策加码或使得实际增速向潜在增速回归。此前央行在考虑了疫情冲击的影响后,估算的2021年和2022年经济潜在增速水平分别为5.7%和5.5%。因此,2022年经济增速目标设定在潜在增速5.5%左右的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王军表示,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下行压力大、复苏不均衡、局部风险高等突出问题,特别是避免出现滞胀问题,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制定出台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的全面经济振兴计划,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避免经济继续失速甚至出现硬着陆。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预计两会后有望进一步出台纾困、支持政策,促进内需加快恢复,但并非强刺激。这是源于国内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国内政策适度加大力度,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其次,国内宏观调控继续围绕稳字当头、稳中有进的总基调,各部门政策协同配合、精准施策;此外,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此前已提前发力,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
从先行指标来看,国家统计局3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稳定在50%以上的景气区间。
2月在过年停工、疫情散发等多重因素扰动下,制造业PMI依然环比回升,显示稳增长政策初显成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表示,2月份PMI指数在荣枯线上小幅提高,表明经济全面恢复态势进一步明确。考虑到春节假期因素对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综合研判,经济回升态势比较强劲,这主要得益于稳增长相关政策的加快落实。
我国2022年GDP增长目标设为5.5%左右3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5.5%左右这个预期增长率的确是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央政府订立的gdp增长目标迄今最低的一次,它到底是怎么来的,需要回顾一下过去的目标。
2012年之前,中央政府订的目标基本都是8%。之后出于经济过热、要进行宏观调控等原因,在2013年和2014年,我们主动把经济增长目标适当调低,降到了7.5%。但是,从2013年到现在,中央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出现了不断下调的情况,现在到了5.5%。
那么这到底正不正常?张军认为,表面上看,这一gdp增速目标的数据的确在逐年下降,这是因为现在设定目标时要考虑前一年实际完成情况与目标的差额,如果前一年未很好完成目标,或只是接近完成,那么出于留有余地的考虑,当年就要调低经济增长目标。张军说,这些年来,调低目标的情况比较多见。
张军认为,这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前些年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体量变大后,发展速度放缓是客观趋势,这就像滚雪球一样,雪球越大滚得越慢。其次,之前中央政府对地方从单一的gdp增速方向进行考核,但这些年考核标准不断转向追求更多元和更多任务的目标,比如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三大攻坚战的完成效果如何等等。
从重要性上来说,地方政府意识到三大攻坚战可能超过了gdp增长。由于自上而下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转变,绝大多数地方政府也主动调低了地方的gdp增速目标,而且,必须完成gdp增速目标的压力也变小了。由于不再像之前那样地方会超额完成gdp增速目标,结果我们看到现在多数情况下,我们每年实现的gdp增速只是接近、但几乎不再超过目标了。
这可能是中央制定的gdp增速目标逐渐下调的一个原因。
张军说,如果单纯从gdp增速的角度看,现在注重质量的发展模式确实对经济的各种政策约束变多了,但进行有质量的发展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不太可能走回头路。
不过,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意味着作为依然有经济发展潜力的国家,我们的很多问题还要靠发展来解决。这也释放了一个信号,与已经发展不动、只能考虑如何切蛋糕的一些发达国家不同,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机会,蛋糕还要做大,而且必须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