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称我国2030年将具备载人登月的能力
中科院院士称我国2030年将具备载人登月的能力,载人登月一直是数千年来中国人追逐渴求的美好梦想,也是世界大国科技水平和国家实力的综合体现。中科院院士称我国2030年将具备载人登月的能力。
中科院院士称我国2030年将具备载人登月的能力1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首席总师姜杰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正处于关键技术攻关及方案深化论证阶段,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将使我国具备2030年前载人登陆月球的能力,并为后续月球科考与开发、深空探测及空间资源利用打下基础。
据介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将突破13项重大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决定了火箭的性能指标,是载人登月任务完成的基本前提,将影响火箭的技术水平,是火箭方案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姜杰表示,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探索了高效的运载火箭研发制造模式,打造了安全可靠、性能先进的载人运载火箭系列,同时将满足载人月球探测及近地空间站后期运营需求。
此外,捷龙三号运载火箭预计2022年9月首飞。姜杰介绍,目前已初步安排了2到3次发射任务,2023年度以后将满足每年不少于5发,并呈逐年增长趋势。捷龙三号还可实施海上发射。
“目前我国可以执行海上发射任务的火箭主要有捷龙三号和长征十一号,均为固体运载火箭。”姜杰介绍,实施海上发射,可为我国快速进入空间提供新的发射模式,填补国内海上发射空白及国际固体火箭海上发射空白,促进中国航天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中科院院士称我国2030年将具备载人登月的能力2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首席总设计师姜杰介绍,当前该火箭的研制正处于关键技术攻关及方案深化论证阶段。
姜杰表示,该火箭如能按计划研制成功,将使我国具备2030年前载人登月的能力,并为后续月球科考与开发、深空探测及空间资源利用打下基础。
“载人登月一直是数千年来中国人追逐渴求的美好梦想,也是世界大国科技水平和国家实力的综合体现。”姜杰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使命召唤下,实现无人探测向载人登月的重大跨越迫在眉睫。”
她介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将突破13项重大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多机并联复杂环境预示与控制技术、高可靠健康管理技术、自主飞行控制重构技术、大承载轻质化结构与分离机构技术、高性能氢氧发动机、高性能液氧煤油发动机、高性能增压输送技术。
这些技术决定了火箭的性能指标,是载人登月任务完成的基本前提。此外还包括高性能结构材料应用技术、快速测试发射技术、新型数字化技术、器箭一体化技术、电气一体化技术、高能煤油技术,这些将影响火箭的技术水平,是火箭方案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同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探索了高效的运载火箭研发制造模式,将打造安全可靠、性能先进的载人运载火箭系列,除了载人月球探测,还能满足近地空间站后期运营需求。
中科院院士称我国2030年将具备载人登月的能力3
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首席总设计师姜杰表示,中国商业航天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且不断壮大,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将使我国具备 2030 年前载人登月能力,而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研制还需八到十年时间,“可回收火箭”也正在进行相关技术攻关。
她介绍称,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当前正处于关键技术攻关及方案深化论证阶段,火箭的研制将突破 13 项重大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决定了火箭的性能指标,是载人登月任务完成的基本前提,新一代火箭可同时满足载人月球探测及近地空间站后期运营需求,也将使我国具备 2030 年前载人登陆月球的能力,并为后续月球科考与开发、深空探测及空间资源利用打下基础。
了解到,中科院院士叶培建也表示:只要现在载人登月的技术攻关这么发展下去,只要国家下决心,在 2030 年之前,实现中国的载人登月是完全有可能的。
对于类似 SpaceX 的那种“可回收火箭”,姜杰也直言这是建设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的重要基础,当前火箭回收相关的技术攻关正在开展。她认为,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的研制将实现我国航天运输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的重大跨越,大幅度提升我国进出空间可利用空间的能力,就拥有解决落区安全、降低发射成本、推动技术发展的显著优势。
对于重型运载火箭,她表示这是具有跨代意义的运载火箭,其研制需要八到十年时间。它可以跨越式提升我国进入空间和利用空间的能力,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百吨级,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 50 吨级,任务覆盖面广、适应性强,既可用于近地轨道大规模发射任务,也可用于深空探测任务,保障我国在宇宙探索和空间开发中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