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了事应该怎么做

时间:2024-12-24 19:42:20
孩子做错了事应该怎么做

孩子做错了事应该怎么做,教育孩子毋庸置疑是一项技术活,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有很多要注意是地方。良好的教育可以帮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和优秀的品质,那么孩子做错了事应该怎么做?

  孩子做错了事应该怎么做1

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

另外,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2、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3、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

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5、罚了又赏要不得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6、及时惩罚莫迟疑

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

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正确批评孩子的技巧

1、坚持动口不动手。批评的本意,是对事物发表意见,工具自然是嘴和笔。批评时对孩子动手动脚,当属惩罚的范畴而越出了批评的界限。

2、不必逢事都批评。现在的家长教养心理太过紧张,杞人忧天式的批评相当多见,果果妈也有这种味道。孩子的天性喜欢合群,但独生子女又没有同伴,能自己下楼找人玩,表明这孩子胆大、活泼,事情本身谈不上“错”。硬要说他错,只是没和妈妈说一声,那么只要带回家时提醒一下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提醒后要教给他一些去外面玩要当心的“本领”。

3、多用肯定式的批评法。很多孩子虽犯了错,但错中还有闪光点。如果果果妈找到孩子后,先肯定:“不错啊,会自己找伙伴玩了”,再批评他:“不过,没跟我说一声可不对。以后记住,出去要告诉妈妈一声”,效果会更好。因为肯定式的批评法保护了孩子某些正当想法或做法,情绪不受破坏,更能接纳你的教诲。

4、尽量在孩子犯错时进行一次性纠正。孩子所犯错误,一般具有无意性、浅表性、混合性等特点。家长批评,提倡抓苗头、抓初犯,尽量一次到位,这样改正比较容易。初始纠正不力,以后再纠正难度会增大。

5、绝对不要在自己情绪糟糕时或孩子情绪低落时实施批评,否则批评的用语和声调容易失控。批评过后要有沟通,告诉孩子你为什么要批评他。

不少家长咬定孩子是“知错不改”,对之“屡教不改”怀恨不已,批评不断升级。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家长认识到的,孩子不一定认识到。“知耻而后勇”的哲理,对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并不适用。家长告诉他们批评的理由,指出错在何处、分析为什么会错,提供改正的具体途径,便于孩子换位思考,真正提高批评实效。家长错批了孩子,要勇于道歉。

  孩子做错了事应该怎么做2

拒绝暴力惩罚

之前看过一个场景:

家长带着孩子去理发店,孩子看到墙边立着一个滑板,出于好奇走了过去,结果搬不动还差点砸到自己,家长看到后大发雷霆,上去就踢了孩子一脚,嘴上还不停地责骂:你怎么回事,这是你能碰的吗?没长脑子吗?

孩子全程低着头,小脸憋得通红,眼里噙着泪却不敢哭出声。

孩子可能因为好奇犯了错,作为家长却因为一时的冲动,上去就对孩子“拳打脚踢”,这样暴力制暴的方法不但无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使他变得唯唯诺诺。

孩子犯错是正常的,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都无法避免的事情,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完美无瑕。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恐惧状态下,面对任何事情都不敢自己做主,最终会变得自卑、缺乏安全感、没有胆量面对家长,还可能产生模仿暴力的行为,为以后暴躁性格的养成埋下隐患。

拒绝语言暴力

所谓的“语言暴力”,并不只是简单地指骂孩子这一个方面,它还包含一切用讽刺、侮辱、嘲笑等不好的语言攻击孩子的行为方式。

作为父母,我们可能经常有意无意地就对孩子进行了言语上的暴力:“你怎么这么笨”;“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好”;“你能不能别丢人”;“我就知道你不行”...

一个在饭店打工的小伙子,仅仅因为领班说了一句“你怎么这么笨,太丢人了”,就回到厨房,举起菜刀,杀死了这个领班。

事后,这个犯罪的少年坦白,是因为从小父母就经常嫌弃自己,总是当着别人说他太笨,太丢人,领班的话,勾起了那些痛苦的回忆,愤怒之下,他做出了犯罪的行为,而据饭店其他人说,这个小伙子平时为人其实很温和...

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得,又没有打孩子,只是普通的一句话,对孩子并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影响。

但实际却相反,言语暴力对孩子所造成的影响丝毫不亚于肢体暴力,看上去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在这样的语言环境里,孩子会逐渐失去自信,变得懦弱,对周围事物敏感多疑、内心冲动易怒,造成性格扭曲,非常不利于他未来的成长。

要让孩子直面错误,及时进行补救

一个14岁的男孩回家路上经过一个书刊亭,看到一本自己很喜欢的书,但是身上钱不够,就壮着胆子把书偷偷塞进了书包,回家之后父亲发现孩子有了新书,但是却没有问自己要买书的钱,经过询问孩子才慢慢承认是自己偷拿的。

父亲了解情况之后并没有责骂他,而是带着他一起去到书亭,当着老板的面,让孩子主动承认自己偷拿书刊的'行为,并向老板真诚道歉,之后父亲用三倍的价格买下了这本书,送给了他。

对于男孩来说,偷拿东西是羞耻的,面对老板是羞愧的,但是父亲的处理方法让他明白,错了就要坦荡面对,没有借口也没有理由躲避,因为没有人有义务帮自己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拒绝做懦弱的人,遇事要勇敢,堂堂正正做人。

故事中,父亲面对孩子的错误并没有责怪,也没有袒护孩子帮他解决,而是选择了陪同和引导,陪同孩子去面对自己的错误,引导他去承担这个行为的后果,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够让孩子直面错误。

家长要着重强调的是孩子的错误行为,而不是引起你和孩子之间的不和睦,不要使孩子感到因为他犯了错误,父母就不爱他了。

补救错误的过程是为了让孩子在反思错误的同时,增强自己的责任感,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学会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父母的协助也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了事可以坦白,也能够信任家长给自己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做出改正。

要允许孩子犯错,但要区分程度

家长要学会“容错”,孩子在犯错的时如果一味的对他进行否定,遇到问题就责骂,或是一直“翻旧账”,持续不休的否定会让孩子逐渐失去自信;会害怕犯错;甚至会因为犯错不知道该怎么办而选择跟父母撒谎。

但是,当孩子出现原则性错误的时候,你的容忍也许会成为他犯错的借口。

张先生最近发现自己衣服兜里的零钱经常莫名其妙的找不到,询问妻子才知道是自己的小女儿拿的,妻子觉得是零钱金额小,孩子年纪又小,并不会因此做多严重的事,就没有过多责怪,反而跟她说"是你拿的也没事,想买东西了就去拿,但是不能拿太多”。

之后小区内就发生了一件盗窃事件,女孩因为在邻居家做客,看到主人家的梳妆台上有很多钻石戒指,觉得喜欢随手就拿走了一枚,后来邻居报警,发现是女孩拿的,警方与父母沟通才知道女孩一直都有小偷小摸的习惯,但是父母一直都没有责怪也没有惩罚,觉得孩子还小……

父母的纵容让女孩有恃无恐的拿走别人的东西,内心没有害怕甚至没有慌张,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她这种行为的严重性,也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可怕后果。

当孩子的错误已经不再是容忍就可以解决的时候,必要的惩罚是应当的,只有让孩子承担这件事情的后果,才能记住教训,再往后遇到这件事情时才会警醒。

《孩子做错了事应该怎么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