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儿童选择性缄默症

时间:2024-11-02 19:42:24
解析儿童选择性缄默症

门诊病例:

4岁的芳芳从小由外婆带大,平时很少出门和小朋友玩耍。家里来了客人,她从来不主动打招呼,总是躲在大人身后。一开始,父母只以为芳芳个性胆小、害羞,没有太在意。芳芳上个月开始上幼儿园,前两周她几乎整天哭。后来逐渐不哭了,却很少开口说话,以致越来越孤僻、不合群。虽然有时也会偶尔和别人说一点话,也只是用点头、摇头、做手势的方式来表示。令人奇怪的是,芳芳回家后有说有笑,与家人交流得很好,感情也很好,相处亲密,没有发现其他什么异常。

父母对她的这种表现很担心,两种反差很大的表现会不会对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于是,带着芳芳来到儿童心理门诊。经过医生检查,芳芳的这种表现被诊断为“儿童选择性缄默症”。

关键词解读:儿童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已经获得语言能力的儿童,因精神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在某些社交场合保持沉默无语的一种心理障碍。其实质是社交功能障碍,而不是语言障碍。这类患儿的发音器官、听觉器官都无器质性损害,智力发育也无异常。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3个表现

1.本症大多于3-5岁起病,女孩多见,主要表现为沉默不语,甚至长时间一言不发。但这种缄默有选择性,即在一定场合下讲话,如在家里或对熟悉的人讲话,而在另一种场合就不讲话,如在幼儿园或对陌生的人。

2.少数患儿正好相反,在家里不讲话而在幼儿园里讲话。缄默时与其他人交往,可用做手势、点头、摇头等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意见,或用“是”、“不是”、“要”、“不要”等最简单的单词来回答问题。待学会写字后,偶尔也可用写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3.这类患儿在上学前不易被父母发现,患儿不愿与不熟悉的人讲话,常被父母认为是胆小、害羞的缘故。直到上小学以后,表现为不愿回答任何问题,不愿与其他同学交谈,不参加集体活动时才被发现。患儿能照常参加学习,学习成绩好坏不一,部分患儿拒绝上学。

引发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3大原因

本症一般无脑器质性原因。目前认为,是因精神因素作用于具有某些人格特征的儿童而产生的,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1.病前具有性格特征

患儿病前往往具有敏感、胆小、害羞、孤僻、脆弱、依赖等性格特征,患儿的父母常有人格异常和精神障碍。

2.发育成熟延迟

患儿虽然已经获得语言功能,但开始说话的时间比正常儿童要明显延迟,且常常伴有其他语言问题。还常伴有功能性遗尿、功能性遗粪等其他发育性障碍,其中部分患儿的脑电图表现为不成熟脑电图及其他异常变化。

3.心理社会因素

患儿早年常有情感创伤的经历,如家庭矛盾冲突、父母关系不和、父母分居离异、父母虐待儿童、家庭环境突变等,有些患儿就是在家庭环境变迁或一次明显的精神刺激后发病。

关于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诊断

对于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准确诊断相当困难,需要一个全面的检查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精神心理检查、听力检查、社会交流能力检查、学习能力检查、语言和言语检查以及各种相关的客观检查。目前,美国有关专家认为有5个临床特征可作为诊断依据——

1.在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不能”说话,而在另外一些环境说话正常。

2.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

3.无言语障碍,没有因为说外语(或不同方言)引起的言语问题。

4.是由于入学或改变学校、搬迁或社会交往等影响到患儿的生活。

5.没有患诸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智力发育迟缓或其他发育障碍等发育或心理疾病。

《解析儿童选择性缄默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